湖北省宜昌市五峰土家族自治县地处鄂西南山区,是湖北省乡村振兴重点县。 三年来,五峰土家族自治县以基础教育课程改革为核心引擎,以“双减”为基础,充分利用数字化手段,针对全县课程改革的短板乡村数字化教育,实施了三大改进工程,推进少数民族地区农村教育。 发展,助力乡村振兴。
统筹实施农村学校管理优化工程
升级数字环境。 先后完成教育城域网全光纤改造升级,实现10G互联、1G到桌面,为学校管理和课程改革数字化提供高速稳定的网络环境。 完成所有初中教室标准化考场建设,实现巡检与录播同步。 我们升级了专门交付给联合办学学校的教室设备,为50%的学校配备了人工智能实验室,并积极推进应用研究。
搭建监管平台。 为优化数字环境下的教育治理,整合初中标准化考场、中小学安全视频监控系统,制定发布《教育系统教育视频监管平台管理办法》,涵盖组织架构、建设要求等、运维管理、安全保密、系统应用等方面进行了规范,构建了县、校两级在线监管系统,实现了巡检、巡查、监管三位一体的正常应用。巡逻安全。
赋权育人实施乡村教师能力建设工程
完善名师课堂1.0。 构建“四、三、二、一教师课堂”工作模式:“四”是以教研人员为引领,依托15个学科工作室、多个教学联合培养组和各校教研组打造四级学习共同体——核心学习共同体、县域学习共同体、联校学习共同体和校本学习共同体。 “三”是指实施县域在线培训、区域在线培训、校本在线培训三类在线培训。 “两个”重点抓好两大管理重点——实施管理和评价管理。 “一”,就是聚焦一个主题,推动学科教师专业素质整体提升。
推进名师课堂2.0。 以学科工作室、名师工作室、成长工作室、校校联培团等为组成部分万村乐,充分利用国家中小学智慧教育平台,大力推进多元化教研主体建设。 围绕价值共建、精准学习、问题研究、跨界探索、知识管理五个关键举措,我们专业地改变了原有“学习共同体”的封闭性,突破了沟通的单一性,并形成价值认同、动态开放、教育他人和我们自己。 多元化的教学和研究社区。
完成“一主两翼”3.0。 投入超过500万元,完成县级“一主两翼”三年培训行动3.0版(以教育管理干部为主体,骨干名师和青年教师为两翼) )。 重点县培训1500余人次,定期提升2000余人次。 创新“问题-专题-主题”转化路线,将课堂研究成果作为地方培训课程,30余名教学科研人员和教师被聘为国家级培训专家。
落实课程,实施乡村学校课程教育工程
新课程标准得到有效落实。 利用名师课堂,组织至少两轮各学科课程标准集中培训,共计1600余人,指导全县学校教研组围绕课程开展校本培训和课件学习新课程标准的实施; 针对新课程标准实施中的热点难点问题,新设立学科交叉学习、在线教研、劳动教育、家校协作、体育等省级重点课题2个,11个。省、市专题; 多次主办省、市新课程标准学科教学研讨会,组织全县教师素质竞赛,全面展示教师贯彻课程标准的成果。
“五育”并举,凸显特色。 成立了由市县名师、网络教学专家组成的劳动教育专题研究班,开展乡村振兴背景下中小学农业教育劳动教育课程数字资源的开发与应用; 积极推动人工智能课程大规模应用,建设7所试点学校,并通过信息技术班和俱乐部,人工智能课程在全县中小学广泛应用。 积极推动思维运动,在数学、社团中实施数学思维训练课程,开展竞赛活动; 将科技创新教育融入科学、物理、化学、生物课堂,开展丰富多彩的社团活动; 大力推进本土化美育与体育实践研究,构建本土化美育课程体系和体育课程资源体系。
三年来,五峰土家族自治县利用数字化助力优化乡村学校管理、提升乡村教师素质、教育乡村学校课程,有效推进课程改革,推动城乡教育高质量均衡发展。 出版《五峰乡村农耕读书教育劳动周指导手册》、《‘互联网+’教育背景下美育区域培训共同体的构建与探索》等多个案例。 在全球未来教育设计大赛、跨学科学习中获奖案例入围全国创客教育发展大会TOP20。 全国、全省教师课堂教学竞赛获奖率不断提高,市县骨干教师中乡村教师比例提高12%。 学生体质健康测试优秀率同比增长19%。 茶歌《土家丫丫学摘茶》登上中央电视台专题报道,多部文艺作品获奖并在全国播出。
三大工程的实施,使五峰土家族自治县形成了教育部门牵头、职能部门推动、各学校负责、高校深度参与的“四位一体”课程改革新机制。 这一机制有效增强了农村课程改革的系统性、科学性,从而推动了一批创新试点项目深入开展,并将经验和成果向全国、各省推广。 五峰土家族自治县被认定为“信息化与基础教育均衡发展省部级协同创新中心”、“国家人工智能课程规模应用试点区”和“湖北省劳动教育实践基地”。
惠民
政治
政策
来源 | 县教育局 熊峰、邹世宏、袁贝、杨成华
初审主编|张成杰
回顾|杨浩
最终审判|王永红
【本文来源于互联网收集,不代表本站观点,如果侵权请联系站长进行删除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