万村乐数字乡村演示
PC端后台演示
系统演示 平台类别 账号密码
查看演示 村庄后台 ceshi2/123456
查看演示 查询机 无需登录
查看演示 政务管理端 test/123456
查看演示 大数据 123456/123456
移动端二维码演示
小程序演示码
公众号演示码
18395232024
周一到周五09:00-18:00
数字乡村建设的政策支持 推动南昌市数字乡村建设路径研究
发布时间:    浏览: 次    

推进南昌数字乡村建设,是学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关于数字经济发展重要论述、实施省市数字经济“一号工程”、落实南昌“强省会”战略,建设数字南昌。 近年来,南昌市高度重视农业农村现代化,以数字乡村建设为核心,通过完善农村数字化管理治理体系、推进农村数字化转型、加快数字化农村建设等举措,不断推进数字化转型。转变生产经营方式,提升数字化安全管控能力。 技术在农村的推广应用,帮助南昌抢占了农村数字农业的制高点。

一、南昌市数字乡村建设发展现状

智慧时代,南昌农村现代化需要大数据、互联网、人工智能与农村经济融合的经济环境。 数字乡村建设对于推动南昌农村经济社会发展转型、提高南昌农业农村发展质量、有效解决当前南昌农村基础设施建设和各种传统要素缺失等问题具有重要意义。 因此,南昌近年来一直在努力推进数字乡村建设,并取得了良好成效。

1、政策和制度的大力支持

在国家层面。 党的十八大以来,多项相关政策出台,为数字乡村建设指明了方向,为现代农业强国配备了“数字引擎”。

表1 近年来国家关于数字乡村建设的部分政策文件

数字乡村建设的政策支持

省、市级。 习近平总书记于2016年2月、2019年5月两次亲临江西考察,均对江西做好农业农村工作、推进农业农村现代化提出明确要求。 省市有关部门也积极抓落实,推出了《江西省推进乡村振兴条例》、《2021年江西省委一号文件》等《数字农业农村建设三年行动计划》制定了《江西省》。 计划到2023年完成19个省级及以上数字乡村试点县、100个数字乡村小镇和30个数字乡村示范项目建设,实现全省农业农村数字经济占28%农林牧渔业增加值规模超过700亿元。 到2025年,规模将达到1000亿元以上。

二、基本成果

近年来,南昌市加快全省数字经济创新先行区建设,深入实施做强做强数字经济“一号工程”,加快形成“数字经济”空间格局。一核、三基地、多支撑点”。 全市规模以上核心数字经济企业607家,全市VR及相关企业278家,建成省级农业物联网示范基地25个。 红谷滩区元氏、VR数字农业示范基地已建成开放,将于2023年底全面建成开放。 全市已开通5G基站17893个。 在全省率先实现乡镇级行政区域5G网络全覆盖。 国家互联网骨干直连点工程已建成并投入试运行。 三大运营商数据中心均已建成并投入运营。 打造国家级特色产业集群2个。 、国家级农业产业强镇3个,国家级“一村一品”示范乡镇13个。

3.发展农村产业新业态

在数字乡村建设中,南昌逐步发展乡村产业新业态,呈现一二三产业融合发展的趋势。 现代种养业、地方特色产业、农产品加工流通业、污染治理与环境保护、乡村规划、乡村旅游、休闲文化产业、新型服务业、农业生产服务业、休闲旅游、餐饮民宿、将文化体验、健康养生、养老服务等有机结合,发展一村一品、现代农业产业园、乡村田园康养产业、乡村旅游产业、乡村电商等新模式。

表2:南昌从产业扶贫转向数字产业繁荣

数字乡村建设的政策支持

四、典型做法

位于南昌县的京口乡已成为江西省首个无人农业生产基地,拥有800亩高标准水稻基地,并分“基础固、商流通、全面合作”三个阶段推进乡村建设。 目前正在建设的智能监控系统,可以将监控数据上传至互联网,并通过智能算法进行分析。 它可以对昆虫状况、环境和全天候作物生长状况进行全方位监测,形成从天空、地表到地下的完整基础。 数据模式数字乡村建设的政策支持,这个模式成熟后,会在整个京口镇推广复制。

位于南昌县蒋巷镇,用机器耕种一亩地只需7分钟。 操作员设定前进路径,无人旋耕机自动运行。 在南昌市红谷滩区,有一个元宇宙VR数字农业示范基地,和虚拟空间中存在的一模一样的基地。 该基地将把元宇宙多种新技术融入农业研发、生产、经营和管理的全过程。 通过最新的3D建模技术,346英亩的基地以1:1的比例完美复制在虚拟空间中。 通过元界技术,太空育种水稻种子产业化进程可从14年缩短至4年。 通过数字溯源、数字孪生等新技术的运用,基地的种植大棚也正在发生重大变化,大棚进行了精细化管控。 农产品产量比普通温室高5倍以上。 基地设立的元界商城可以提供深度沉浸式的购物环境。 进入元界商城后,你可以选择装扮并跟随数字人在商城农场周围转转。 您可以在元界商城观看实际生产场景并实时下单,实现送货上门。

南昌西峡国家现代农业园在乡村数字经济产业平台发布了以乡村振兴为主题的文化数字集锦。 藏品涵盖四大文化产业IP,深度挖掘当地丰富的文化遗产,与自然和人文风光对话,融合创新非物质文化、人文景观、文旅自然风光、农业文化等元素,赋能南昌数字乡村产业经济建设,传播南昌数字乡村产业品牌,包括“天工开物”系列、“二十四节气”系列、“西夏国家现代农业示范区”等四大系列合集》系列、《南昌西霞镇》系列。 著名农业文化旅游景区——西峡魏石岭生态文化园”。而发布平台将七石岭景区门票与一系列数字馆藏数字化结合,一次性实行“门票采集联动”运营模式作为国家首批、全省首家、全市唯一的“民族品牌”农业综合开发园区,南昌西峡国家现代农业园区深耕打造在农村数字经济领域,创新融合内容数字化,为南昌数字农村经济发展带来更多产业价值和运营经验。

二、南昌市数字乡村建设存在的困难

目前,南昌市数字乡村建设尚处于起步阶段,具有一定的独特优势,但也面临不少现实困难和挑战。 体现在制度、设施、技术、资金、人才、创新等方面总体需要更大完善。 大改进和突破。

1、缺乏相关配套制度和措施

尽管南昌市政府大力推动农村数字化建设和数字农业发展,并出台了许多相关制度予以支持,但当数字技术走进传统农村时,并不是简单的修修补补的事情。 从长远来看,肯定会影响到整个农村。 结构性影响将涉及农村经济农业数据安全、市场创新、利益保护等重要问题。 目前,相关的制度保障和配套法律制度尚未建立和完善。 南昌市在贯彻落实《2023年数字乡村发展要点》等文件精神时,作出了许多具体部署。 但转化为实际工作时,仍面临具体实施的困难,特别是市场和技术先行先试的压力。 阻力还比较大,自然条件和乡村人文环境的适应性改造也比较复杂和困难。 这些问题和困难需要不断完善政策体系和相关配套措施。

2、数字基础设施环境建设不足,存在数字鸿沟

南昌农村数字基础设施还比较落后。 数字信号基站不足,数字承载有限,数字传输和采集不足。 尤其是面对恶劣天气,数字网络的速度和信号质量受到很大影响。 从使用上看,农村居民数字化主要集中在即时通讯和游戏娱乐上。 人们普遍对高端数字技术感到恐惧甚至不信任。 在安全和利益保护方面,随着数字技术的不断运用和数字乡村发展的深入,农村数字化覆盖面积大幅增加,相应的信息安全风险也大幅增加。 如果地方政府监管跟不上,很容易引发风险纠纷,形成群体性分歧。 对于农村数字化发展模式,目前政府、市场主体和当地居民尚未形成完全共识。

3.数字人才缺乏,后备力量薄弱

南昌数字乡村发展高端人才和实用型人才较为短缺,基础人才储备流失也严重,整体人才结构脆弱。 目前,南昌市数字人才集中在高校、VR技术示范区和实践基地、基层农业技术推广机构。 市场上投入和培养的人才还很少,人才引进和流动机制还不是很完善。 留在南昌企业的大学毕业生就业机会较少,人才梯队无法建立和完善。 愿意下乡或为数字乡村长期实践做出贡献的数字人才较少,无法满足农村数字化的要求。 此外,还需要结合南昌本地资源特点,系统培养农村数字人才,产生和涌现更多本地数字人才。 然而,南昌许多村庄仍以老年人和留守儿童为主。 农村空心化严重,人们缺乏掌握数字技术的兴趣和兴趣。 由于条件限制,年轻人返乡创业意愿还不够强烈,尚未形成系统的农村数字人才培养体系。 目前,南昌市现有基层农技推广机构的人才在改革后重新获得了一定的活力,但仍存在高端数字人才缺乏、高级人才比例低、人才不足等问题。技术人员总数。

表3 基层农技推广机构改革后情况

(数据取自江西省51个县、762个乡镇农技机构)

4、资金需求大,投入不足

南昌数字乡村建设探索出多种模式和实践途径。 但数字技术的实施本身需要特别大的资金,而处于探索阶段的农业产业数字化实践周期长、变化快、回报慢、综合投入大。 等特点,数字乡村基金的投资环境要求相对严格。 数字乡村是南昌市实现农村现代化“最后一公里”全覆盖目标的重要组成部分。 这也意味着数字乡村建设将比原来的乡村现代化建设更加深入、更加全面,是一项更加宏大、更加精密的工程。 因此,政府投入的扶持资金还远远不够。 目前,政府资金主要落实在基础设施建设和维护方面。 更多数字乡村建设资金仍需投入市场资本、社会资本和村民资金。 只有引入多元主体,合理利用市场资源配置优势,才能推动和满足数字乡村建设的金融需求。

三、南昌市推进数字乡村建设的实施路径

在深入实施“省会强省”战略和“一号强省”战略的背景下, 南昌要承担起主体责任,积极创新万村乐,大力发展数字乡村治理体系,探索南昌数字乡村建设新模式,全面解决数字问题。 乡村发展问题助力南昌农业农村现代化。

一、探索南昌数字乡村建设新模式

南昌数字乡村发展要立足本地需求,着力探索新的、更有特色的模式,勇于尝试、敢于犯错,找到因地制宜的新发展路径。 以下新模型可用于实际测试。 一是数字乡村品牌模式。 在面积虽小但有一定产业基础的村庄,利用现有自然资源、诗意居住、数字艺术和文化创作研究,形成小而美、小而精、高品质、品牌驱动的发展模式实践等,一种身心自由融为一体的数字乡村生活方式。 二是数字乡村产业发展模式。 在村规模大、有一定种植业、养殖业或农产品加工产业基础、农产品有一定知名度、农业企业数量较多的村庄,可积极发展一村一品、数字农业产业强镇和现代农业产业园; 通过项目申报,带动和吸引主导产业上、中、下游数字企业入驻,完善产业链条,形成现代数字产业各要素集聚的发展格局。 还可以联合政府、龙头数字企业、合作社、协会、农民等创建龙头企业数字产业企业联盟。 三是数字田园综合体模式。 在一些客流稳定、田园环境良好、有一定农业数字产业基础的城镇周边村庄或成熟景区,致力于以数字文旅产品引人,以数字创意农业留人,打造田园康养人的田园风光。数字综合体模式可以首先定位附近城镇的居民为目标市场,根据目标市场客户群体确立发展方向和业态,在数字农业产业的基础上引入数字文化创意、教育、技术等,打造数字农业产业链。数字创意体验农业,通过盘活闲置农村宅基地,打造数字乡村田园医疗健康产业。 四是市场倒逼数字乡村发展模式。 在农村地区,有数字市场渠道、电商等资源,有一定数量的数字农产品,但当地政府没有太多资金支持,可以采用市场压力模型,撬动轻资产进行管理。发展数字乡村,例如培育本地农村网络。 红色、发展农产品数字电子商务、发展数字乡村旅游等方式。

2、构建数字乡村发展治理体系

南昌要重点构建数字乡村发展三大发展体系和治理体系:(一)构建数字乡村产业体系。 立足农村农业资源优势,重点做强第一产业、做优第二产业、做优第三产业,提升数字农业综合质量、效率和竞争力; (二)构建数字化农村生产体系。 用现代数字化设施、装备和技术手段武装传统农业,发展绿色生产,提高农业改良、机械化、科技化、信息化、标准化水平。 (三)构建数字乡村管理体系。 发展多种形式适度数字化规模经营,培育壮大专业大户、家庭农场、农民合作社、农业企业等新型农业经营主体,推动形成多元化、立体化、多维化形成家族经营、集体经营、合作经营、企业经营共同发展的模式。 全面的数字化管理系统。

三、破解数字乡村人才发展“堵点”

要疏通数字乡村人才发展的各种“堵点”,盘活南昌数字乡村人才; 一是疏通数字乡村管理人才用地“堵点”,解决数字乡村土地管理和流转问题,带动农村数字农产品销售,提高农民和数字乡村管理收入水平人才; 二是疏通数字科技人才晋升“堵点”,开通农村数字科技人才晋升“绿色”通道,形成配套完善的数字人才梯队,建立合理的人才流通机制。 三是畅通农业科技人才通道,破解人才增值和薪酬“堵点”,解决农村农业技术人员中高级职称比例低、农村收入水平低的问题。农业技术人员队伍要逐步提高; 四是疏通农村人才返乡数字创业“堵点”,有针对性地妥善支持农村人才返乡创业,为其搭建相关创业平台、资源和环境。 五是为知识青年扫清数字技能和素养提升的“堵点”,定期开展农村数字技术理论和实践培训。 或者采取“走出去、引进来”等方式,为年轻人成才开辟更多路径。

四、完善数字乡村建设资金使用机制

要进一步升级原有农村支农资金,按照数字时代要求重新规划财政资金配置和使用,向数字基础设施和新模式发展倾斜。 同时,拓宽融资渠道,调动市场主体、龙头企业、乡贤和村民自身参与农村数字化建设的积极性,开发数字农村金融产品,落实数字金融普惠政策,降低融资成本,提高农村数字化水平。提高使用效率,积极推动省内外数字化服务。 筹集资金、加大招商力度,助力南昌农村数字经济开放。 并加大数字农村经济相关培训和交流力度,增强资金在数字项目和治理方面的专业性和科学性,提高农村数字项目的成功率和实际回报率,形成资金投入和产出的良性循环。 ,从根本上解决数字乡村建设的资金问题。 (供稿:南昌市社会科学院)

【本文来源于互联网收集,不代表本站观点,如果侵权请联系站长进行删除处理】

咨询客服

6年研发 专注乡村系统

扫码立即咨询

18395232024

617009602

关注我们

关注万村乐公众号

回到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