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直达省两会·代表新声】
河南作为农村人口大省、传统农业大省,首要任务是推动农业高质量发展,增强农村发展活力,实现乡村振兴。 如何用数字化赋能乡村振兴? 1月27日,大河网记者采访了河南省政协委员、春江集团副总裁、河南总经理裴江,听听他的说法。
贝聿铭将是一位90后的“海归”。 2015年回国后,他发现家乡太行山发生了很大变化,但也存在一个突出矛盾——高效发展与低效能源。 如何实现农业强、乡村美、农民富? 裴总的回答是,“乡村振兴战略的全面推进,离不开数字经济赋能。 数字村庄的发展对于实现现代化河南建设至关重要。”
农村数字治理成本高、应用水平滞后
数字乡村是实现乡村振兴和农业现代化的战略方向、新引擎和关键力量,也是建设数字中国的重要组成部分。
裴总介绍,虽然河南省数字乡村建设始终保持稳步增长态势,鹤壁数字化转型升级模式也成为全国创建数字乡村标准化建设试点,但河南数字乡村发展的整体水平仍处于落后水平。不高,且区域分布异质性显着。
那么,河南数字乡村发展现状如何?
裴江告诉记者,总体来看,河南保持了稳定增长的态势。 但由于资源禀赋、政策导向等限制,区域发展差异显着,存在显着的空间集聚效应。 地区间数字乡村发展水平呈现两极分化。 分化严重,地区之间、城乡之间数字鸿沟依然存在。
中原城市群数字乡村发展水平始终高于全省平均水平。 豫北、豫西、豫西南地区数字乡村发展水平始终在全省平均水平附近波动。 黄淮地区始终低于全省平均水平,形成“中高、高水平、高水平”区域。 “低”空间分布格局。
“当前,我省面临人才吸引力不足、高素质数字人才匮乏的问题。 农村地区仍以老年人为主,他们对新兴技术理解薄弱,数字赋能意识淡薄,有效应用新技术的知识和技术水平不足。 技术手段和设备。 人才匮乏,导致数字乡村内生动力不足,难以满足进一步推进全省数字乡村建设的需要。”裴江在接受采访时表示。
由于地方数字平台的建设、运营和维护需要大量的人力、财力、物力以及专业技术人才,目前农村数字公共平台还不完善,很多村庄只把数字治理当作数据收集或在线服务的形式。 很大程度上采用的是乡村广播、公告栏、微信群等相对落后的方式。 没有发展成为与村民合作共建的信息共享平台,未能有效整合利用数字资源提供精准服务。
此外,数字经济与农业生产融合还不够深入。 互联网、物联网技术尚未在大部分农村地区的产业融合发展中得到应用。 农业生产、养殖、农产品加工等数字化基础设施建设依然薄弱。 智能生产装备和农业专用传感器仍然紧缺,导致“互联网+”整个农业产业链的融合发展程度较低。
如何为乡村振兴配备“数字大脑”?
裴总建议,首先要统筹政策规划,完善法律保障体系,积极制定数字乡村法规制度,构建数字乡村安全环境。
“我们希望加大财政投入与社会资本耦合,加快传统基础设施数字化升级,促进城乡数字公共资源均衡配置,满足数字农村市场经济发展需求。” 裴江认为,首先要从政策入手。
其次,要集全村智慧,提高素养,夯实基础。 完善农村人才引进和激励机制,用好高层次数字人力资源农村智能化规划,引进外来人才,留住本土人才万村乐,吸纳外部资金和技术。
还要加强农民数字化素养和技能培训,实现智慧农业新型职业农民的培养。
全面提高基层干部的数据意识和数字化技能,培养具有数字化能力的基层政府人才,夯实乡村治理基础,带动现代信息技术为乡村治理提供服务。
加强农业生产数字化和新业态发展。 要在种植、养殖、贸易、工农、生产、加工、销售一体化的基础上,加快农业全产业链协调发展,促进农业生产要素在更大范围、更高水平上优化配置。更高的水平。 还要通过发展农村电商、智慧旅游等项目,推动形成具有地方特色的数字经济新业态。
总之,我省要抓住数字赋能机遇,利用智能农业生产装备和技术助力农业提质增效,利用大数据挖掘和应用推动农村‘第三产业’深度融合,用数字智慧赋能,将提升乡村治理和服务水平,全面提升农村数字经济转型,为乡村振兴奠定坚实基础。”
▼
过去的亮点
来源 | 大河网(如涉及版权请及时告知)
编辑|孟晶晶
【本文来源于互联网收集,不代表本站观点,如果侵权请联系站长进行删除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