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年,市农业农村局将锚定争创“全国新时代‘千万工程’排头兵、全省乡村全面振兴优等生”这一目标,迭代优化农业农村“十大专项行动”,着力打造主要农产品供给贡献市、“土特产业”发展标杆市、县域农村试点改革示范市、山区共同富裕探索先行市、新时代和美乡村建设样板市、“三农”担当好干部头雁市,加快形成一批具有区域影响力和衢州辨识度的标志性成果,全面推进衢州农业农村现代化。
狠抓增产保供工作衢州。上年全市粮食播种面积135.22万亩,完成全年任务的100.5%,其中早稻面积位居全省第1。全市油菜播种面积45.21万亩,继续保持全省第1。生猪出栏132.66万头;蔬菜播种面积61.1万亩,产量114.7万吨,同比分别增2.51%、3.78%。建成高标准农田4.96万亩,完成投资1.33亿元。17个省级农业“双强”项目开工率100%,完成投资8967万元、投资进度为104.55%,取得全国农机研发制造推广应用一体化试点(常山县)。遴选并推介发布农业主导品种183个、主推技术120项,建立水稻新品种展示示范基地2个、展示示范品种共34个,面积近300亩。衢江区“浙江衢州国家农业科技园区”成功创成国家农业科技园区。
狠抓三大百亿产业。制定《衢州市“双柚”产业高质量发展三年行动方案(2023-2025)》《衢州茶叶产业高质量发展五年行动方案(2023-2027)》,安排“大三农”资金1.26亿元,扶持三大百亿产业专项行动。现代产业桥头堡(农业)连续四个季度获评五星级桥头堡。成功举办首届中国乡村振兴品牌大会、全省山区海岛县“一县一链”现场会。
狠抓数字化建设。全市累计创建省级数字农业工厂30家,申报省级数字农业工厂18家,省级未来农场2家。衢州鲟龙水产食品科技开发有限公司获批国家数字农业(渔业、畜牧业)创新应用基地入选国家数字渔业创新应用基地。佳秾、早椿、益年堂等6家市级未来数字农场创建进度达90%农村。浙农码用码量日均达3.5万次。衢州“农业碳账户”、浙里柑橘以及智享生态牧场等3个应用上榜全省农业农村数字化改革“优秀应用”,并在5月25-26日举行的全国生态农业会议上亮相。4月、8月全省数字乡村引领区建设现场推进会和四省边际数字乡村引领区建设推进会分别圆满召开。
狠抓和美乡村建设。聚焦“衢州有礼”诗画风光带,作为我省4个报到点之一,成功承办全国学习运用“千万工程”经验现场推进会。持续推进未来乡村连片发展,新入选省级未来乡村试点24个,成功争得全省唯一未来乡村建设运营机制探索试点,加快推进102个重点项目建设,累计完成投资105.52亿元,完成年度投资计划的106.61%。在风光带沿线377个村铺开“迎亚运”农村人居环境整治提升行动,晾晒典型60余个。同时,各县(市、区)评选出人居环境最美村170个,垃圾分类优秀村112个。
狠抓乡村集成改革。农村“三块地”改革稳步推进,土地二轮延包为全省率先开路,集体经营性建设用地入市实现破冰。柯城、常山6个试点村基本完成土地二轮延包工作;新增承包地流转面积9.5万亩,土地规模经营比例达66.6%;新增盘活利用农房5000宗,累计达到1.25万宗;常山、开化成功入选全国深化集体经营性建设用地入市改革试点,两地已完成6宗地块完成入市。新培育农业标准地40块,涉及面积3.79万亩。
狠抓农民两项收入。从产业促增收、就业稳增收、改革拓增收、兜底保增收等多个维度,迭代升级促进农民增收23条硬举措。全市开发公益性岗位5082个,其中低收入农户从事公益性岗位4391人,占比达86.4%。累计发放来料加工费13.7亿元、同比增加61.2%,人均加工费收入1.4万元。向5.37万名低保对象发放低保金3.74亿元;向38.2万名农村居民发放养老金10.51亿元(人均343.78元/月)。全年共完成高素质农民和农村实用人才培训314期,培训农民15615人次,培训提技后人均月增收500元,其中“金牌月嫂”平均月薪1.6万元以上。
狠抓村集体经济增收。全市深入推进以集体经济为核心的强村富民乡村集成改革,推广共富综合体带动增收法、“两山合作社”盘活资源增收法、山海协作结对帮扶增收法、产权交易平台溢价增收法等强村十法,新建6个党建联建共富综合体项目,带动126个村村均增收10万元以上,通过“两山”合作社盘活资源带动村集体和农户增收2.95亿元,山海协作项目给村集体带来分红3500余万元,农村产权交易平台年交易额达到4.34亿元,溢价率12.78%。